【廉政时评】浅谈“慎微”的自我修养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经开区纪监工委 石玉芳   发布时间:2023-05-30 14:54   阅读量: 1404    ]

慎微意为谨慎及细微之处,也指重视细微的事端。纵览古今中外,凡有大作为、成大业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关于慎微,古人有很多警世之言,诸如“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起,慎微防萌,以断其邪”“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漏;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烟焚”“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反腐倡廉、拒腐防变,不丧失做人的原则和为官准则,重要的一条是要做到防微杜渐。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发人深省。“严以律己”简短四个字,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要求,还是一种叮嘱,更是一种爱护。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考验和诱惑,真正做到慎微尤为重要。

防微杜渐,谨小慎微。作为党员干部既要把握大节,更要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在心中始终有条政治上的高压线、道德上的耻辱线、法纪上的警戒线。领导干部身负重任,一思一行关系到人民利益和事业的发展,更应从细微之处从严要求。做到防微杜渐,从严律己,自觉过好权力关、名利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报组织之恩,始终保持健康的人生追求,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期盼。

反腐倡廉,警钟长鸣。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持续推进,反腐之风响彻耳际,人们对反腐反贪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党中央采取的高压态势和果断决绝的雷霆行动让“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坚决打击侵害百姓利益的行为,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拉近了党和人民的距离。由此,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清廉其实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扯袖子、咬咬耳朵、敲敲警钟方能“治未病”。无论是从影片的剧情还是从现实出发,不得不承认,人,一旦把贪腐的步子迈出去之后,如果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仅靠个人是很难停下来,这是人性使然。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影片的原著小说作者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

拒腐防变,严于律己。“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清廉本色形成于细微小事、枝末小节的锻造,形成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磨砺。面对纷繁复杂的各式诱惑,作为一名党员,唯有心存敬畏、慎独慎微,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时刻做到“严以律己”,事事做到“严以律己”,在物质上要知足常乐,在精神上要有不断追求,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清贫。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才能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作为单位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时时自律,刻刻自警,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做到慎独而心安。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在细枝末节中见精神,严以修身,正心明道,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