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短短一段话,习近平总书记一连用14个“公”字,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正确权力观作了最好阐释。
追本溯源,坚定理想信念。一张白纸既能画出明亮,也能描绘黑暗。尤其是青年干部,刚刚从校园学生转化成为公职人员身份,更需要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就必须搞懂认清何为廉洁?《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作为21世纪的青年干部,“廉洁”二字演化至今,早已赋予了其更丰富的释义,它进一步的要求我们做到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敢于奉献。其实,归根结底是要我们对照党章党纪、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做,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重温党史,明确政治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要警惕“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身体力行、廉洁奉公,带动形成以廉为荣、干部带头的党风和民风。中央领导重视对贪污大案要案的处理,重视廉政法规制度建设,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随后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反贪污腐化的法规,同时通过树立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先进党员干部榜样,倡导向典型看齐,弘扬社会正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以反贪污制度完善、人民群众监督等作为载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两手都要硬”。重温廉政党史,明确从中央到地方的决心和魄力,作为年轻干部,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
廉洁从政,青年有志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指引下,不断满足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要,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要在于防患未然。我们青年干部有着年龄、学历、激情等方面的先天优势,但是在廉洁自律、理想信念等方面却有不成熟的地方。作为一名基层公职人员,直面群众的岗位,更需要认准路线、坚守底线、架设防线,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自省自重自律。要筑牢廉洁从政的底线,更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欣逢盛世,重任在肩,不走偏、不落伍、不掉队,学习先辈优秀品质,系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做有志青年,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