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廉有为”主题征文选登】从“一位伟大的安化母亲”说开去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孙松   发布时间:2023-05-29 15:08   阅读量: 2286    ]

这是我无意间浏览过的一个故事,使我深受感思且久久不能忘怀,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

两年前,湖南安化县高明村寡妇罗瑛唯一的儿子韩湘考上了大学,乡亲们在村口敲锣打鼓地给湘儿送行,嘱咐他:“好好读书,将来接你妈去城里享福。你妈一个人把你拉扯大,不容易。”两年后,乡亲们在村口含着眼泪给湘儿的母亲送行,告诉她:“一定不能放过那个撞湘儿的司机,他把你们这个家都给毁了!”到了大连火车站,湘儿的老师、同学,还有公交集团的领导以及肇事司机小付都来接她,并且安排了宾馆,可是罗瑛却要求去司机小付家看看,让其他人先回。

罗瑛去了小付的家。五十平方米不到的房子,住着一家老小五口人,孩子刚上幼儿园。罗瑛说:“你们城里人住的地方也太挤了吧。”罗瑛的话让小付媳妇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她说“哪买得起一平方米一万多的房子?小付一个月工资两千不到,没白没黑地跑,跑的公里数多就多赚点,跑的公里数少就少赚点。从干上公交司机就从来没有睡到自然醒过,落下了一个神经衰弱的毛病。现在又出了这么大的事故……”。罗瑛见状,赶紧对小付媳妇说:“姑娘,大妈想在你们家吃顿饭。”小付媳妇赶紧擦干眼泪,立马让小付出去买菜。可是,罗瑛坚决不同意,她说:“家里有啥吃啥。”

吃完饭后,罗瑛去了湘儿的学校,从进门到走,关于湘儿的死,一个字都没提。湘儿的同学领着罗瑛,把湘儿生前上课的教室、睡过的寝室等有过湘儿足迹的地方都走了个遍。校方为罗瑛组织了强大的律师团,但罗瑛没见律师团,只是把湘儿的系主任叫了出来,跟他说:“湘儿给你们添麻烦了。我还得继续添个麻烦,帮我把湘儿的尸体早些火化了。再派一个和湘儿关系好的同学,领着我和湘儿把大连好玩的、他没去过的地方都转转。其余的事,我自己来解决。”

罗瑛把湘儿的骨灰盒装在背包里,用一天的时间把滨海路、金石滩和旅顺口都走了一遍。一天下来,罗瑛一滴眼泪都没掉。她说:“湘儿四岁没了爸爸,从那时开始,我就没在湘儿面前掉过眼泪。孩子看见妈妈哭,那心得多痛……”

第二天,罗瑛去了公交集团。对于她的到来,公交集团做好了各种准备,包括应赔偿的钱。为了不使气氛太激烈,集团领导没让司机小付露面,只带着一个律师来见罗瑛,罗瑛非常平静地说:“我请求你们两件事。第一件,希望你们别处分小付师傅;第二件,小付师傅睡眠不好,你们帮我转告他一个偏方,肯定管用。”罗瑛和公交集团领导真正的对话不过五分钟。对集团赔偿的钱,她怎么也不肯收,她说:“这钱我没法花。把小付师傅的那份儿还给他,城里车水马龙的,行人不容易,开车的也不容易。”

罗瑛走了,比来时多了一件东西,那就是湘儿的骨灰。学校和公交集团的人全震惊了。不久,公交集团买了整整两卡车的米、面、油来到湘儿的老家,罗瑛带着他们,挨家挨户给乡亲们送米送面送油,走的时候,他们除了留下回去的路费,把其余的钱全拿了出来,恨不得把罗瑛一年的吃穿用都给准备好。时至今日,那场车祸已经过去五年了,但依然有大连人络绎不绝地来到高明村,不光是公交集团的人,还有对此事知情的其他人。他们不光去看望年岁渐长的罗瑛,也为那个村庄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投资、修路、建新校舍……

湘儿是罗瑛这辈子最大的骄傲,但正是这位母亲的放弃,让一个悲剧有了昂扬的走向……

这个故事我读了很多遍,每次读,都会让我陷入感动、陷入思考,一个农村妇女,能有如此心胸和格局,她用一个人的放弃,点燃了身边无数人的善良,传播了满满的正能量!每每想到这里,儿时母亲教导我的场景不由得浮现在眼前。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父母以农为生,是本本分分的庄稼汉,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养育着我们,不得不说的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上过一天学,就连自己的名字也是我们教会她歪歪斜斜的书写,正是这样的一位母亲从小教会了我许许多多做人做事最纯真的道理。记得母亲从小对我们说,“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习惯成自然,坏的习惯养成了长大了就改不掉了”,“做人做事要正正经经”……,小时候我也问过母亲,她字不认识一个哪来的这些道理教给我们,她回答我说是她的父亲这样教育她,那些话语也是她的父亲常对子女说的。我现在也是用母亲的这些话来教育我的子女。

常言道“子不嫌母丑、儿不嫌家贫”,但那时候的我总觉得家里穷甚至有些自卑感,直到上大学了,才明白父母给予了我们全心全意无私的爱,儿时的家庭教育给了我们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是何等幸福啊!现在走上工作岗位特别是领导岗位后,更加懂得了母亲从小要教育我的正是清正廉洁。

又看到这位伟大的安化母亲的故事,我常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组织把我放在这样一个岗位,使我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享受优越的办公环境、出行有车贴、工资有保障,不必为生计发愁。扪心自问,我们还有什么舍不得放弃的?我们最应该去想的,是用怎样的心胸、怎样的宽容、怎样的格局,去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良好的民风社风,带动群众都心存善念、心存善良。

古往今来,诸多名人轶事流传至今。翻越历史的篇章,依稀之间,我们能看到古有“不持一砚归”的包拯;“罢宴恤民”的寇淮;“两袖唯留清风”的于谦在向我们招手,他们不仅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浩然正气赢得了民众对他们的信任,还留下了千古的佳名。

可转眼看向现代社会,别墅藏金,清点时烧毁多台验钞机的巨贪;金屋藏娇,情人情妇塞满整栋小区的巨腐;身披廉洁外衣,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背地里私相授受极具贪腐的贪官;还有表里不一,人前人模人样,转身丢弃原则操守,疯狂捞取民脂民膏的污吏。试想,长期这样的存在会给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怎样的挫伤?

古语有言,“万恶淫为首”,反思这些反面的典型案例背后都能总结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原因,就是没有控制自己的“私欲”,渐变为丧失自己的理想信念,最终发霉变质走向犯罪的深渊。这位安化母亲的故事,是否为我们带来对人性人生、对职业操守的思考,是否为我们唤醒对清廉追求的激励,是否会给那些不懂得舍弃“私欲”或是正在迈入深渊的党员干部以当头棒喝或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清廉是什么,我理解为是“干净”,是母亲儿时教育我的“做人做事正正经经、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不能要”朴实的道理。故事中罗瑛的放弃,宽容从善、高贵纯洁的内心,也就是对干净最好的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着党和人民重托,必须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政治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处在正风肃纪反腐第一线,时刻面临着腐蚀和反腐蚀的考验,很容易被‘围猎’”,因此,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干净”作为一生的不懈追求,一定要做到“干净”,并将“干净”作为自己的脊梁!才能抵制住各种围猎。尤其是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生活、工作在基层第一线,与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党组织的形象,群众也习惯从基层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党和国家的为民情怀,要时刻反省自己、修正自己、净化自己,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不徇私情,干干净净做人做事,永葆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要时刻牢记清廉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我们身边很多的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往往是先从丧失敬畏心开始的,在“富贵险中求”中胆子越来越大,慢慢变得贪得无厌,最终触碰甚至是突破党纪国法的底线红线,仕途尽毁。党和国家给了我们政治生命,我们应倍加珍惜,廉以修身,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以报党恩;要时刻坚守清廉是党员干部的“防火墙”,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筑牢廉洁自律的防火墙;要时刻秉持清廉是党员干部的“指南针”。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心不越轨,才会行不出格。共产党员为官一任,图的就是造福百姓,维护一方,葆有为民之心,才能做到安守本职、知责尽责。以清廉本色为指引,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迷失不迷惘。

最后,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坚信在党组织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清正廉洁、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在基层一线的广阔天地中必定能大展拳脚、大有所为,必定能收获“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喜悦。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