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练就“三态” 把牢“廉关”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洲头乡 祝吉敏   发布时间:2023-04-23 17:15   阅读量: 1170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态”、防微杜渐的“常态”、永不停歇的“状态”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坚持学深学透、凝心铸魂,以如履薄冰的“心态”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那些“落马”干部,有的背离了党的宗旨、背叛了入党誓词,一味谋求升官发财,置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有的私心作祟、私欲膨胀,把个人私利融入公共权力之中。凡此种种,都源于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最终违纪违规、触犯法律,沦为阶下囚。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时刻以“纪律之尺来丈量自己,以纪律思维来指导行动”,切不可有“违纪只是小节,违法才是大事”的错误认识。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自律意识、标杆意识、表率意识,带头以理想信念为镜检视自身,经常叩问入党为什么、当官图什么、用权干什么,以自我革命精神掸去思想上的灰尘、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以防微杜渐的“常态”扎紧“不敢腐”的制度笼子。无数贪污腐败案件表明,腐败行为虽然表现各异,但不法分子“围猎”的“着力点”始终是权力,干部腐败的“致病源”也是由于滥用权力,只有注重从源头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才能让政治生态更加清朗,社会风气更加健康。党政机关必须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大力推进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持续优化内部运转流程,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依照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的能力,推动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聚焦项目、资金等关键领域,在扎牢制度笼子上精准发力,深入研究制定管用管长远的制度办法,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注重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坚持从严从紧、刀刃向内,以永不停歇的“状态”敲响“不能腐”的廉洁警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拍蝇打虎”“猛药祛疴”,党员干部队伍得到了持续净化。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腐败这个党执政的最大风险仍然存在,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因此,只有拧紧螺丝、上紧发条,抓反复、反复抓,才能促使更多党员干部明是非、知进退、有取舍。各级党组织要从严从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反四风树新风,着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勇于刀刃向内开展自我革命,积极擦亮监督探头和执纪利剑,旗帜鲜明地同一切腐败行为斗争到底,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注重抓典型,对一些顶风违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典型案例,采取专题通报、个案分析等形式予以通报曝光,确保警示、震慑效果,真正用反面案例敲响“不能腐”的廉洁警钟。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