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调查研究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政法委 朱才奇   发布时间:2023-03-31 16:32   阅读量: 1828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重视调查研究,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举例说明了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

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他给自己布置的“到11个市都跑一跑”的任务就已经完成。到浙江工作满一年时,他已经走遍了全省90个县(市),还走访了大量村(社区)、乡镇(街道)、企业、学校等。

习近平同志说:“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并在实践中逐渐跑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县情。”

他曾形象地比喻道:“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决策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习近平去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调研灾民异地安置工作时,专门查看老人家里的米袋子,还看老人中午吃剩下的菜。在武义县调研农民下山脱贫工作时,在村民家中,他不只是听村干部汇报,还特意拿起遥控器,按开电视机开光,查看农村有线电视安装入户情况。

在这次调研中,他对浙江各地区各领域各方面的优劣势、经验和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2003年7月,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来的“八八战略”,擘画了浙江面向未来的发展总纲,引领浙江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把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世界的途径,并身体力行地在各个时期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毛泽东的调查具有躬身入局和尊人民为师的显著特征,且对调查的结果研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三者统一体现于调查研究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调研报告的经典。

毛泽东认为“一到下面去跟群众接触,就能感到有生命”,并“躬身入局”,深入人民群众之中,向人民学习,拜群众为师。

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工作怎样开展?早在2003年2月2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就给出了标准答案: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毛泽东一生开展的多次调研活动,在调研前都一般会做充分准备,事先思考调研方案,拟定调查大纲和细目,做足各项准备。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体现了能力、态度和作风。能力高不高、态度好不好、作风实不实,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踏上新征程,这个“基本功”万万不能放下,而是要越练越扎实。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

从国内来看,不确定、难以预料的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践行理论与调研相结合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保障。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要始终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带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急人民所急、忧人民所忧。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找到破难题解危机的办法和路径。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