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我的家乡宿松县下仓镇是宿松湖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新四军七师挺进团、五师独立营曾先后进驻下仓,从小到大的记忆里,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彪炳史册的革命事件、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留下了许多无比珍贵的革命遗迹,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时值一年青草绿,又到清明祭奠时,4月5日,我来到宿松县下仓镇先进村,向安葬在这里的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长江游击队烈士墓致敬!站在革命烈士严有富的墓前,深切怀念这位保家卫国英勇牺牲的烈士,认真聆听下仓镇先进村党总支书记王咸凤追忆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发生的红色故事,脑海里浮现出烽火岁月的战争场面……
1939年春季,为了更好地保护下仓这个抗日军民粮仓,当时中央东南分局领导决定从新四军中抽调中共党员周静轩率丁忠恩、蒯文金、严有富、范中才、孙冠英等赴宿松县筹建新四军长江游击大队。
1940年春季,新四军长江游击大队正式成立,周静轩任大队负责人,丁忠恩任副大队长兼任第一小队队长。游击大队经过对下仓地理位置的分析,决定由丁忠恩带领第一小队30余人驻扎在宿松今下仓镇吴圩村、九成村、先进村一带抗敌保粮。
1940年5月份,田野麦子接近成熟,丁忠恩率游击小队战士们至下仓镇先进村毕岭屋场驻扎,在与当地群众研究抗敌保粮事宜时,汉奸陈士良得悉情报后,立即向日伪军告密,驻扎江西彭泽县的日伪军300余人乘快艇扑向毕岭,游击小队原本可以避其锋芒迅速转移,但考虑到当地群众生命安全,丁忠恩果断命令几名战士将毕岭及周边屋场群众快速转移,为掩护转移的群众,游击小队只能靠大刀、长矛、土铳及一挺机枪和几支步枪与300多名日伪军作战。面对武器精良强大的敌人,游击队员们打得非常顽强。班长严有富的机枪扫射,更是打得日伪军不敢向前推进。战斗从早晨打到中午,日伪军发起6次进攻,都被游击队员打了回去,带队的日伪军恼羞成怒,立即喊来狙击手对付严有富,敌人狙击手一颗罪恶子弹击中了他,他拼命挣扎着爬起来,顽强地向进攻的敌人一阵猛射,杀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严有富带着微笑壮烈牺牲。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思考,是什么力量让我们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歼灭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而行。我们如今身处的和平年代,都是革命先烈以其血肉之躯换来的。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勇敢反腐,清理党内蛀虫,不能让“老虎苍蝇”腐蚀革命先烈打拼下来的江山,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不畏困苦、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笃行实干、砥砺奋进,为纪检监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