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调查研究需要做到“三个坚持”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县委办 陈鹏   发布时间:2023-03-31 15:55   阅读量: 2768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调查研究与履职尽责有机结合,努力发现问题,致力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中国共产党根植于民、立足于民、服务于民,因此,开展调查研究,要真正带着解民忧、纾民困的真情开展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的要义在于“走”,“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要真正“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做到依靠百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真正了解事情原委、把握工作动态、知晓群众急难愁盼,“饱知人饥,温知人寒,逸知人劳。”体恤群众,怀揣真心实意,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所想所盼,倾力而为,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在“听民愿、解民忧”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实践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在调查中探寻问题的实质。

坚持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实事”要求我们在调研时,要充分了解、掌握客观事情情况,从而使调查研究的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求是”的关键在于调查研究的结果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唯有拿出“真研究问题”和“研究真问题”的作风,要深入基层、脚沾泥土,真走、真看、真听,不走“经典路线”,不搞“盆景式调研”,把人民群众的难处、问题解决的堵点找到,深入细致的分析、换位思考,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正反两面厘清各种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加强总结提炼,把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零散材料系统化,把表象问题具体化、深刻化,把问题背后的实质性原因吃透,得出的结论再用于指导实践,在不断地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发展和升华。

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查明真相、摸清症结、找准对策的基础上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发声、敢讲诤言,客观公正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拿出“言人之所难言,行人所难行之事”的勇气和魄力,站稳正确立场、坚持正确主张,敢于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决不能“唯上不唯实”,更不能迎合迁就、随波逐流。要秉承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若发现工作中的漏洞和偏差,要敢于直面谏言、陈述利弊,要敢于坚持真理,讲公道话,只有尊重客观事实,才能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才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真正目的。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