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岭乡:党建引领“五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新变化”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3-03-28 16:34   阅读量: 1529    ]

近年来,千岭乡毛坝村始终以党建为抓手,紧抓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以“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为目标,着力发展“五大工程”,突出集体经济、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建引领+创新机制”,助力集体经济“多元化”

近年来,毛坝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主动作为,利用村级换届选举契机,选优配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先后6次组织村干部、村内农业大户、发展致富能手20余人到其他先进地区学习,进一步增强村干部抓产业、抓发展意识,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毛坝村结合农村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着力盘活资源性资产,采取公开竞价方式对外发包,将农田分为13个标段,分头招标,亩均承包费提高80%。奋力激活经营性资产,将全村土地集中流转,对外招商,引进中蔬集团、怡花湾等企业进驻,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产业支撑。大力开展低产林改造,发展油茶、蓝莓等产业,唤醒“沉睡”的资产,流转荒山400余亩。2022年,毛坝村村级集体收入达140余万元,村内主导产业为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等,提高了群众收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疏堵结合+无害处理”,助力垃圾污水“集中化”

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毛坝村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综合治理模式,强势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村党总支对村级保洁员、垃圾中转站人员的队伍管理,走垃圾社会化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新路子,通过垃圾收集处理、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乱搭乱堆乱放、铲除加高培厚圩堤,有力地保证了景美水清、河畅岸绿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党员带头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实现改造小厕所,促进大民生,美化新乡村的目标。针对不同户厕情况科学制定改厕方案,在摸清群众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分类施策,确保改一户,用一户,群众满意一户。村党员干部户户指导厕屋建设位置,旧房改造和新建结合。坚持厕屋进院入室,方便群众。杜绝碉堡式厕屋,避免影响村庄环境。

“点亮路灯+畅通道路”,助力基础设施“标准化”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近年来,毛坝村大力实施道路硬化、空间亮化、村庄绿化等工程,全力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联网路工程结构不断完善,公路路况水平逐年提升,交通脉络由“通”至“畅”,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农村公路,让农村公路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腾飞跑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后期管护、自然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清洁员等工作,明确部分党员作为乡村道路专管员,发现道路出现破损、标识标牌遗失等及时上报村里,确保予以及时维修;同时负责对路面的日常维护,如清除路边杂草、清扫路面等。把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与村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相结合,加快补齐短板,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整洁靓丽、美观有序的乡村新面貌,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思想引导+群众参与”,助力乡风文明“长效化”

在村庄建设上,毛坝村村“两委”不仅重视村庄美化等“面子”工程,更关心乡风文明等“里子”内涵。通过一系列措施把“讲文明、树新风”的文明理念送进千家万户,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走出了“书记带好头、干部当模范、党员争先锋、群众齐参与”的环境整治新路子。全面提升村民环保意识,采用广播宣传、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环境整治措施,提升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度。建立完善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村户卫生评比等制度,充分调动村民建设管护、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带动村民参与各项治理工作,发动群众共建美丽乡村。将村域划分成若干环境整治网格,卫生死角、田间地头、坑塘沟渠同步纳入网格管理,明确网格员和保洁员具体职责,网格员不定期巡查,发动党员起带头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环境整治全覆盖、无死角。

“建章立制+长效管护”,助力乡村治理“规范化”

毛坝村聚焦“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着力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健全常态化保洁机制。

推进多元共治,探索村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制定了广大村民普遍接受的村规民约,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形成“自建自管”的良好氛围。开展“三看三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主干道路、村庄内部、居民庭院环境整治力度,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实现“庭院美”“村庄美”。落实问题整改,对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排查整治反馈的问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建章立制,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通讯员 赵秀)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