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汪某洋是不是在哪里见到过?”夜里,宿松县委巡察组在组务会上交流分享时,组员分别提供了在同步巡察城西乡党委及下属村级党组织发现的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宿松县委巡察组组长从大龙村得到的一份困难群众慰问名单中看出了端倪。
“这个人是个工程包工头,承接了不少项目。”负责工程方面巡察的组员打开记满了重点信息的笔记本,将这个熟悉的名字向其他同志作了通报,“包工头真贫困吗?”这个回答让巡察组的同志察觉到了不对劲。
会上,针对“承接工程项目能否作为不应纳入慰问名单的充分条件”,巡察组成员展开了激烈讨论,最终大家统一认识:基层情况往往较为复杂,并且又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未经过深入的调查,全面的了解,就无法形成最后的结论。巡察发现问题,“准”比“快”、比“多”都要重要。巡察组组长立即就实地调查取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第二天一早,巡察组组长亲自带队,前往大龙村询问相关干部及群众,深入了解情况。先在村里随机敲开了几户群众的大门,询问村民汪某洋家境如何,了解到他家在村里算得上富户,和贫困搭不上边。心里大概有个底之后,巡察组又找到了村干部,想知道汪某洋一个并不贫困的包工头为什么会出现在慰问名单上?面对巡察组询问,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村干部很快就如实说明了具体情况,原来汪某洋之前陪村干部外出找相关农户协调退宅还耕工作矛盾,一路上垫付了不少钱,但在回来后因为没有发票,一直没能报销,村里一直在着急如何处理,刚好就有人想出了个“好点子”:把汪某洋纳入困难群众慰问名单,从慰问金中列支2000元作为差旅费。村干部想尽快解决报销的事,汪某洋也想尽快拿到钱,于是这“贫困”的名头就被一个富裕的包工头笑纳了。
巡察组搞清楚了原因,要求与汪某洋一同外出的村干部出具了一份情况说明,写清楚具体事情的经过,同时将该问题与城西乡党委反馈。巡察组组长针对此类事件提出了具体要求:慰问困难群众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对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在落实慰问金政策时,要精筛选、严把关、重落实,保障好便民利民政策在基层的效果发挥。
“对一些确实困难的家庭来说,政府发放的每一笔钱都不亚于雪中送炭,而对仍有余力的人,它们的作用发挥不大,或许只是生活里锦上添花的调剂品,两者之间意义天差地别。处在乡村振兴的重要阶段,对基层巡察,就要保证政府的帮扶政策落到实处,维护好群众的权益,就是巡察工作的意义所在。”宿松县委巡察组组长说。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