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的整改措施较为空泛、可操作性不强。究竟是作风问题,机制问题,还是责任心问题?”
“请结合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分别从践行‘两个维护’、履职尽责、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依次谈一下每位班子成员的落实情况。”
……
日前,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与该县某镇党委书记就该镇的政治生态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及相关任务交办等内容开展廉政谈话,督促守好“责任田”。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及省市县相关配套制度,把强化对“一把手”监督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载体,强化监督举措,注重跟踪问效,促进“一把手” 履好职、尽好责、守好纪。
实行“政治谈话+督办整改+跟踪问效”闭环式管理模式。结合所在单位性质和工作重点,量身制定主体责任履责清单、第一责任人履责清单、单位问题清单以及廉政风险清单等“交底清单”,由县纪委书记、分管副书记以及分管常委开展谈话,及时通报情况、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听取意见,督促“一把手”自觉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目前,已对乡镇和县直单位22名“一把手”进行了谈心谈话,推动问题整改9个。
突出问题导向,精准聚焦、靶向发力,提升监督效能。盯住关键时,立足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时刻把“一把手”盯紧看牢,开展“走基层、纠四风” 监督检查,对公款吃喝、滥发津补贴、违规宴请等问题紧盯不放。抓住关键处,紧盯体量大、资金多、权力集中的重点部门“一把手”加强监督,要求各单位“一把手”自查岗位廉政风险,严格按章办事。管住关键事,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各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参加(列席)监督单位党委(党组)会议、民主生活会,跟踪监督“三重一大”事项,对选人用人、政府采购、项目基建等重大事项实行备案制度,做到实时监督、全程监管,让各单位“一把手”切实感受到监督常在,谨防“一把手”变成“一霸手”。
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前移关口,教育在先,抓好“一把手”常态化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全县各单位(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上专题党课、旁听庭审、观看忏悔录、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引导“一把手”增强廉政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对新提任的“一把手”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和廉政考试,做到早打“预防针”、早敲警钟,有效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抓住‘一把手’监督这个关键环节,就抓住了监督工作的‘牛鼻子’。”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纪委监委将继续做实做细“一把手”监督举措,激活“头雁效应”,真正推动“一把手”成为“一把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