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微权力”是指村级组织及村干部依法依规享有的村级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以及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村务管理服务权力。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近年来,河塌乡不断探索对“小微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深化基层政务公开 把权力摆在明面上。“自从小微权力公开运行以来,村里大小事务都在这个平台上公示,老百姓心里也有一本‘明白账’,既畅通了民意,又凝聚了民心。”新页村党支部书记张国荣说道。“没公开之前,村里做点事、发个钱,大家都觉得有猫腻,现在村里主动公开,请村民们监督,大家对村干部放心多了。”今年以来,河塌乡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依托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严格按照县实施方案列出的38项清单,做好党务村务工作、集体“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财政拨付资金使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事项公开。同时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通过权力清单,群众可以明确知道乡政府及村委会职权有哪些,哪个部门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具体办事流程是什么,群众如何监督举报等,将群众关心、担心、疑虑的问题进行公开,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反馈,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制度完善,增强政府权威,提高政府公信力。
强化监督执纪 为小微权力戴上“紧箍咒”。“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基层干部作为“小微权力”落实的执行者,直接面对农村基层最广阔的群体,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旦权力滥用,不仅会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恶化政治生态,而且还会破坏基层社会稳定、削弱党的执政根基,危害不容小觑。
加强“小微权力”监督,是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促进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有效抓手。河塌乡坚持强化制度建设,织密扎紧制度“笼子”,认真落实述职述廉、约谈提醒、诫勉谈话、信访监督、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将廉政风险防控贯穿到工作全过程,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腐败高发易发领域、关键岗位,不断补齐短板,堵塞监管漏洞。用制度消除人情干扰,打消干部思想顾虑,让公道办事的干部底气更足、勇于进取的干部劲头更足,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灵活运用大数据 让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常年在外务工,以前村里有什么事总是稀里糊涂的,现在有了这个监督一点通APP,手机轻轻一点,就能随时随地了解村里发放的每笔补贴资金,太方便了!”兴岭村村民李某某说道。
精准治理微腐败离不开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持。河塌乡统筹推进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推广和使用,通过信息化监督手段,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切实让基层党员干部感受到监督、习惯被监督,让群众知道有监督、积极参与监督,重点着眼于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受理基层小微权力运行的事务性问题,为群众监督基层小微权力按下“便捷键”,促进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增强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效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讯员 杨腊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