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塌乡:“五步走”整村农田流转 让农业产业“活”起来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2-01-20 15:46   阅读量: 979    ]

兴岭村地处丘陵地带,辖32个村民小组,1211户5416人,是河塌乡有名的农业村,拥有农田面积3325亩。近年来,受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农田抛荒现象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兴岭村从盘活农田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思路,采取“五步走”工作法,大力推进整村农田流转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支部牵头,出台流转举措。通过“支委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等程序,取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及支持,于2020年12月出台了《兴岭村土地流转细则》和《兴岭村土地流转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现任村干和离任村干组成的土地流转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作了具体明确;对村集体同农户签订农田流转合同的有效期限和农田股份的认定方式,以及村集体对农田的发包期限均作了详细规定,使农田流转工作在全村得到稳步推进,避免走弯路。  

干群行动,签订流转协议。在村土地流转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成立由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村民代表为一组的8个工作组,分头深入农户家中,本着群众自愿原则,采取先易后难方式,发动村民签订农田流转协议;对整户外出的,通过微信让其委托亲友代签,并将该微信截图存档;对流转工作存在异议的,上门耐心解释,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全村32个村民小组1211户农户的农田流转协议,在15天内顺利完成,为流转的农田在2021年产生效益赢得了时间。    

改造农田,完善基础设施。投资10余万元,紧紧围绕供电、水利、道路和土地平整等建设事项,对流转的3325亩农田进行全面改造。一方面为农田抗旱抗涝保收和实现机械化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为全村农田的对外发包创造条件,切实提高农田的发包率和承包费标准。2021年,兴岭村多个村民小组的农田承包费由过去每亩240元增加到450亩,全村农田承包费平均每亩增加了149元,从承包租金上切实为群众增加了收入。    

对外招标,壮大农业产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全村3325亩农田依地域设为11个标,公开对外招标。由于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加之经过平整的农田适宜于机械化作业且无任何矛盾纠纷,本地及外地种粮专业户纷纷前来招标。2021年3月24日,在乡纪委、司法所、派出所的见证下,在兴岭村土地流转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主持下,在县电视台的拍摄见证下,全村3325亩农田全部完成招标工作,兴岭村委会同11个中标者现场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11个种粮专业户的加盟,有效破解了兴岭村农田的经营难题,遏制了农田抛荒现象,提高了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效能,规避了村里农户的种植风险,推动了农田的规模化经营,特别是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的家门口就业问题,对农业产业在河塌乡乃至宿松县的发展变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收益分红,实现村户增收。2021年12月26日,兴岭村召开股东分红大会,将通过农田承包新增的48.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年初既定的分配原则,从中拿出40%,向全村1211个股东进行分红,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双增收”目标,帮助村民实现了“农户变股东”的发展愿望。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1年,兴岭村还积极利用县委组织部给予的专项扶持资金,将原老村部拆除,新建1500平方米的标准化服装厂房对外招租,新增集体收入5万元。2021年兴岭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净增收50.5万元。   

 下一步,兴岭村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争取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加大农田平整力度,推广无公害绿色农业,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农田租金和农作物市场竞争力的“三提升”。(通讯员 孙春旺 梅明)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