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日开学以来,五里乡各中小学丰富课堂内容,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育,为学生构建起“彩色课堂”。
“红色”课堂传承红色基因
“同学们,党徽上的锤头是工人的劳动工具,镰刀是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走进五里乡中心小学各教室,这里的“红味”正浓,课堂上老师正在为学生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一个个内涵丰富的党史知识、鲜活感人的红色故事,化为学生的无声教育,为学生输送红色“养分”。在宣讲过程中,老师们结合新下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行理论讲解,帮助学生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理解,形成对拥护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自信和自觉。
据五里乡中心小学校长杨贤鹏介绍,在每年的开学季,学校都会组织开展“红领巾心系中国梦”主题活动,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今年秋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党的知识、党的故事宣讲,加强青少年学生对党、对国家的认同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白色”课堂长鸣安全警钟
9月14日,慧德高中邀请宿松县消防救援大队、宿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五里乡妇联、五里乡派出所等部门走进校园,开展“安全教育进校园,各部联动保平安”主题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以发生在学校周边、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为教材,通过“露天讲堂”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防盗防毒防骗等知识,上好秋季开学“第一课”。
自秋季开学以来,各学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五里初中每周一举行“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万元初中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签名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每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学生防范技能。
形式丰富的安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进一步吸引广大师生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同时,该乡还通过完善校园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实行安全教育工作专项督查等方式推动形成常态长效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实现校园安全警钟长鸣。
“墨色”课堂弘扬传统文化
9月22日是中秋节后的第一天,各学校纷纷开办传统节日课堂,通过朗诵中秋诗词、分享中秋故事,进一步加深青少年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除了开办传统节日课堂,近年来,五里乡各学校将书法、京剧、剪纸等一批优秀的文化符号融入课堂,通过“校园+传统文化”的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厚植文化基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劳动教育、美德教育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五里乡各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体系,结合生活情境开设劳动课,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日常劳动,在劳动实践中砥砺品格、感悟成长。同时,各学校积极开展美德教育,通过颂经典、叙家风、讲礼仪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学生知美尚德,提升文明素质。
“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是未来教育的方向,我们探索并开展党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育,构建起‘彩色课堂’,就是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社会形态,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里乡教育办主任吴树志说。(通讯员 夏全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