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建设的头号任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扔”陋习整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每位党员、群众的支持、配合、参与。近期,凉亭镇多举措、全方位推动此项工作。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凉亭镇党委、政府把人居环境“六乱”整治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镇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镇农业农村办、建设环保办、财政所及相关二级机构、镇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农业农村办为业务指导专班,做好上下衔接,形成保主保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按照地理区域划分片区,充分发挥各村小组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及“五会成员”力量,实行网络化管理,对点对面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抓点、连线、带面”多维空间整合工作举措,形成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的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该镇采用乡村电子显示屏、张贴标语、入户宣传并发放《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专项行动倡议书》《致全体经营户的一封信》《门前三包》制度牌等宣传材料;利用微信群、朋友圈、“凉亭之声”公众号转发倡议书、调查问卷,已收回问卷428份,其中318人支持政府将整治“出店经营”作为集镇人居环境整治“两治理一加强”(治脏、治乱、强基础)工作重点,收到人居环境整治宝贵意见20余条;通过手持小喇叭、乡村土广播、宣传车巡回播放音频等形式营造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浓厚氛围,增强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专项行动的意识,同时结合实际制订了《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全体党员签订了《“志愿当先锋、承诺五带头”承诺书》,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发动,实现全民参与、全民支持、全民维护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的主人翁精神。
真抓实干,初见成效。近日来,各村(社区)日夜兼程,对国道路边、集镇、农贸市场、广场、村街小道、房前屋后等公共场所和私家住所都进行了全面的整治清理,当前日均清运垃圾18吨、累计清除杂草5万平方米、新栽种绿化带2000平米,河道、当家塘、沟渠治理清淤82吨,已更新垃圾桶130只,拆除更新破旧广告牌40余处,200余户出店经营用户主动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群众们普遍反映通过近期整治专项行动的推进,凉亭的车辆摆放有序、路面更整洁、风景更秀丽、水更清天更蓝、人居环境更美丽。
以奖代补,巧解资金难题。“凉亭镇在创建美丽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遭遇资金难题,但最终通过多方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这一困局。”凉亭镇镇长严国旺表示。其中以奖代补是系列措施中重要一项。从今年开始,镇级财政每年投入30多万元用于创建美丽人居环境,各村进行相应配套。但按照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建设模式,这笔资金显得杯水车薪。在以奖代补的新模式下,政府不再直接投入,而是采取让群众先筹资建设,验收通过后再拨付奖补资金的方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创建美丽人居环境。通过发动村民捐资筹款,尤其是发挥村中外出乡贤、致富能人、村集体资金的作用,解决创建中遇到的经费缺口问题。各村根据自身情况按照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等不同梯度完成创建后,可以对应得到1万元到最高3万元不等的奖补资金。灵活的社会融资模式,有效缓解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
发动群众,破解人工难题。“在创建美丽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引导、鼓励外出的乡贤回来支持家乡建设。”凉亭镇党委书记尹建军表示。凉亭镇在创建美丽人居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乡贤是一个关键词。乡贤的榜样作用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更调动村民投入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如今的凉亭镇,从曾经的政府单兵作战,到现在的政府、乡贤、村干部、村民、党员、志愿者等多方携手。“人心齐,泰山移,事好办。”太阳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王月祥表示。凉亭镇共成立村民理事会10个,在村民理事会配合下,组建多支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先锋突击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若干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4100人次,有效解决创建美丽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用工难题。(通讯员 邓顶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