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莲籽丰收采摘季,在宿松县凉亭镇太阳村的水果莲种植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莲叶、莲花格外耀眼,村民们拿着袋子穿行在“绿浪”和“花海”之中,娴熟地采摘成熟的莲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丰收图”。
“秋天了,这里还开着这么多好看的莲花,莲花上结出的一个个莲蓬又这么大。”见笔者一脸的好奇,带领我们参观的贺笃水急忙介绍,基地里种植的莲蓬叫天空莲,又叫水果莲,它的莲籽能当水果吃。这种莲籽不同其他品种的莲籽,皮薄肉多,易剥又好吃,吃起来有一种甜甜的水果味。
2016年,一心想带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的贺笃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放弃在大城市发展,毅然返乡创业,在凉亭镇创办了水果莲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一次性从凉亭镇三德村流转250亩耕地,设立水果莲种植基地。
基地建成后,贺笃水主动将就业的大门向贫困户敞开。年过五旬的张宿兰,是河塌乡新页村贫困户,其住处与贺笃水设立在凉亭镇三德村的水果莲基地不到两公里。2017年3月,愁着找不到就业门路的张宿兰,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贺笃水,没想到他竟一口同意了。如今,她成了在基地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也是通过在这里就业,实现家庭脱贫的员工之一。
贺笃水介绍,2018年之前,他仅在三德村设立水果莲种植基地,当时没有对出产的莲籽进行深加工,都是将采摘的新鲜莲籽直接晒干后出售,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就有限。为了做大做强莲籽产业,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2019年,他引进了去皮机、通芯机、烘干机等一套先进的莲籽深加工设备,将带壳的莲籽加工成一粒粒光滑如玉的白莲籽,一下子就增加了10个固定就业岗位、30个临时就业岗位。当年生产加工的1万斤白莲籽销售一空。
2019年年底,贺笃水在凉亭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又在太阳村、紫庵村、枫驿村共流转耕田210余亩,设立三个水果莲种植基地。
笔者去凉亭镇采访那天,三个基地共有20多名工人在采摘莲蓬。在太阳村水果莲种植基地,笔者看到每一株水果莲都长的十分旺盛,它们的个头比人还要高,站在岸边,根本看不到一个采摘莲蓬工人的身影。
“从7月初,基地就开始采摘莲蓬了,这个时候,是莲蓬采摘旺季,他每天都能采摘到500斤莲蓬。” 陈钢茂是凉亭镇太阳村贫困户,在基地就业快一年了,从7月初以来,他几乎每天都要下田采摘莲蓬。陈钢茂说,在这儿就业非常有保障,每天都有事情干,晴天采摘莲蓬,雨天就去莲籽加工厂做工,每个月都能拿到3000多元工资。
在三德村莲籽加工厂,笔者看到20多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分工协作,剥蓬、分拣、去皮、去芯、清洗、晾干、烘干,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贺笃水介绍,他种植的400多亩水果莲都进入丰产期,莲籽日产量可达400余斤,日产值约16000元,平均每日可吸纳40多名劳动力务工。水果莲生产效益非常好,一斤新鲜莲蓬在市场上可卖到10元,而一亩水果莲可产3000斤莲蓬。明年他将流转2000亩耕田种植水果莲,争取在凉亭镇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水果莲种植基地,采取“基地+农户+集体经济”模式,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
“我们支持和鼓励贺笃水在凉亭镇投资发展水果莲种植,源于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充足的水源,有成片的农田,有通畅的交通网络;凉亭河经年流淌不息,水质清冽,完全可以满足对水果莲用水的供应;每个村民小组都修通了水泥公路,汽车可以开到田间地头,方便运输农用物资。我们继续将水果莲种植当做全镇‘一镇一品’的一个重要农业支柱产业来抓,着力打造万亩水果莲特色种植乡镇,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化发展水果莲,切实解决耕地抛荒、留守老人妇女就业无门等各种困扰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凉亭镇党委书记杨文龙说。
据了解,在贺笃水的带动下,凉亭镇共有51户村民在水果莲种植基地入股,其中贫困户27户,一大批贫困户通过入股、就业顺利脱贫。
一粒小小莲籽只是凉亭镇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起点,该镇将继续在以莲美镇、以莲富镇、以莲兴镇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之路上加速前进。片片莲田,为凉亭镇实现“绿富美”新农村勾勒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孙春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