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洲头乡立足立足实际、立足民生,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各项扶贫政策,多措并举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建引领,促发展
该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省市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要求部署,立足“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总体思路,把党建与脱贫两项工作拧为“一股绳”。通过建强支部引领脱贫、党员创业带动脱贫、搭建平台服务脱贫、凝聚合力助推脱贫、落实政策保障脱贫,努力把组织资源转化为精准脱贫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精准脱贫动力,确保在规定和时间节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并通过党员活动日、“三会一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激励党员干部谈扶贫、提建议、带好头,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政治站位、担当意识和表率作用。建立班子成员包村、驻村干部包户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作用,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共同发力的工作局面。通过党建工作引领,曾经的贫困村西口村和软弱涣散村乌池村不仅成功摘掉了“帽子”,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分别突破20万元和70万元。
精准施策,助脱贫
该乡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保准,结合五级书记遍访工作,了解民意民情,因户施策,根据不同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结合就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政策,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落实“八个一批”,积极推进“十大工程”,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4月以来该乡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和354+N问题整改工作,不断完善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成果。同时对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进行动态管理,掌握疫情对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的影响,积极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在乡村两级干部和县专班的共同努力下,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达2749人,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的影响,确保贫困户如期真脱贫,脱贫户稳定不返贫,边缘户增收不致贫。
产业带动,齐致富
高质量的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带动,该乡始终把培育富民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任务。洲头乡地处长江中下游,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和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经过近年来的重点打造,洲头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初具规模,园区内发展特色种植业5000余亩,其中葡萄3000亩、大棚蔬菜及草莓1000亩、瓜蒌1000亩。园区内带动贫困户就业90余人,人均增收2.2万元。该乡积极探索创新模式,进一步在扶贫产业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之间建立更加稳固、更加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针对各类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因素打好帮扶“组合拳”,使贫困人口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全 乡共发展家庭农场78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土地流转利用率达75%以上。一方面,继续运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传统模式,通过务工支付报酬、参与产业经营等方式,带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发展。另一方面,针对孤寡老人、孤儿等严重缺乏增收能力的贫困家庭,实施土地流转或扶持资金入股享受分红、扶贫小额信贷委托经营等特殊扶持办法,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覆盖率,多渠道促进增收,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激发内力,争脱贫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心。洲头乡灵活运用多种扶志工作方法,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一是巧抓时机。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等传统节假日期间绝大多数家庭“明事理”“拿主意”的人在家的大好机会,通过走访慰问,做好励志动员和扶贫政策宣传等工作。二是广泛宣传。通过开展道德讲堂、脱贫攻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乡村春晚等方式,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三是奖评激励。在全乡召开扶贫扶志表彰大会,评选表彰脱贫示范户、产业发展示范户,营造“脱贫光荣、安贫可耻”的良好氛围,坚定贫困群众主动脱贫、争相脱贫、励志脱贫的信心。(通讯员 祝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