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租金终于是要回来了!”捧着刚分到手的租金,洲头乡坝头村的村民脸上满是激动。几个月前,这笔涉及565户家庭的22万余元欠款,曾是村民心头的一块“硬疙瘩”。
2021年1月,洲头乡坝头村后湖养殖场由村民集体流转给叶某经营,中标价格162226元,合同期限5年。因2020年突发洪水导致后湖养殖场被淹,按合同约定,坝头村与叶某的合同延续至2025年12月31日。然而,眼看承包期即将届满,承包人叶某却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迟迟未缴清2024年和2025年的租金。坝头村两委多次上门沟通、电话催促,叶某仅支付了10万元,剩余的22万余元始终没有下文。
“这可是我们集体的钱,难道就这么欠着?”眼看剩下的承包费迟迟没有着落,村民们十分气愤。带着村民们的期盼,2025年5月,坝头村将相关问题反映至洲头乡纪委。收到线索后,洲头乡纪委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第一时间前往坝头村了解情况。一边走访村民,核实合同细节与租金拖欠情况,收集相关诉求;一边多次约谈承包人叶某,了解其资金困难的具体原因。
“不是我不想给,实在是资金周转不开。”面对叶某的无奈,洲头乡纪委没有简单施压,而是结合“三资”合同专项整治要求,向叶某讲清政策、摆明法律责任。同时,帮助其梳理资产,协调临时周转渠道。随后,这项工作被纳入乡级重点任务清单,乡纪委每周跟进问题处理进度。
从最初的“躲着不见”,到后来的“主动沟通”,从“承诺还款”到“落实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拉锯与协调,叶某终于将剩下的租金全额缴至坝头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
农村集体“三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运用“纪检监察+职能部门”监督模式,加强同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对农村集体“三资”开展大清理、大排查,重点发现并解决资金长期由村民私存、外借且长期未收回、资产资源长期失管漏管等突出问题,切实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截至目前,共推动职能部门整改问题135个,并针对案件查办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靶向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推动完善制度5项,不断压紧压实主管部门责任,从源头堵塞制度漏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