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以家风之清润基层 筑反腐之坝护民生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孚玉镇 郑彦卓   发布时间:2025-10-31 14:42   阅读量: 33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指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作风建设的重要表现。这一论断如黄钟大吕,为基层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乡镇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干部与群众“低头不见抬头见”,家风好坏直接影响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当前,少数地方仍存在“家族式腐败”“裙带利益链”等问题,暴露出家风建设在基层仍有薄弱环节。破解这一难题,需从“立标、织网、植根”三向发力,让好家风成为抵御腐败的“防火墙”、凝聚民心的“黏合剂”。

立标:抓住“关键少数”,以头雁效应引领家风清流。“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乡镇领导干部身处承上启下之位,其家风是基层政治生态的“风向标”。一方面,要扎紧制度篱笆,推行“家庭廉政档案”,将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投资等情况纳入日常监督,对“衙内腐败”“家属干政”等问题露头就打。另一方面,需激活文化基因,挖掘乡贤家训、红色家风等本土资源,组织“清廉家书诵读会”“祖训传家微课堂”,让干部在情感共鸣中增强“修身齐家”自觉。

织网:构建监督闭环,让家风建设可量化、能落地。家风建设不能止于道德倡导,必须转化为可操作的治理实践。可建立“三维评价体系”:组织考评看干部家风教育是否入脑入心,群众评议听邻里对其家庭口碑,家属自评查廉洁承诺履行情况,三方面得分作为评优晋级重要依据。针对农村“人情社会”特点,创新“院落监督员”“乡情廉情观察哨”等机制,发动老党员、老乡贤就近监督干部家庭日常生活。可以用好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村民扫码即可匿名反映干部家属插手村务、收受礼品等问题,推动整改苗头性问题同时,将家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喜事简办、丧事俭办、人情少办”等细则,用刚性约束遏制“人情腐败”。

植根:厚植文化土壤,激活群众参与的家风共同体。清廉家风建设既要抓干部“关键少数”,也要形成群众“绝大多数”的自觉。可打造“家风+”融合载体:在乡村文旅路线中嵌入“孝廉文化馆”,在农民丰收节设置“最美婆媳”“诚信之家”评选,让好家风既有“流量”又有“留量”。更需注重“家风教化”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在土地流转、低保评议等事务中,优先考虑家风良好家庭,树立“德者有得”导向。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当党员干部把“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化为家风底色,当千家万户以“忠厚传家久”为荣,基层治理便有了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放眼未来,以家风建设促进基层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必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清廉动能。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