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以青春之“廉” 护持复兴之路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程岭乡 虞春茂   发布时间:2025-10-10 09:58   阅读量: 152    ]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深刻影响着国家未来的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这既是对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殷切期许,更是对民族复兴伟业后继有人的战略考量。当青春遇上廉洁,便碰撞出超越个人前途的时代价值——唯有扣好廉洁自律的“第一粒扣子”,青年才能在时代浪潮中守住本心,让青春的光谱在清风正气中绽放璀璨光芒。

廉洁的种子,需在思想沃土中深植。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塑造的“黄金期”,思想上的“尘埃”若不及时清扫,便可能滋生欲望的“杂草”。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在青年心中树起了廉洁奉公的精神丰碑。新时代青年虽远离了战火硝烟,却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思想考验:网络空间的多元思潮、物质世界的诱惑和冲击、个人发展的焦虑和迷茫,都可能成为思想“滑坡”的诱因。这就需要青年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防线,在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明方向、守初心,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信念融入血脉,让廉洁自律成为内化于心的行为自觉,从根源上杜绝“思想缺钙”导致的“行动软骨”。

廉洁的防线,当在小事小节中筑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腐败的滋生往往始于对“小恩小惠”的纵容、对“人情往来”的放松。现实中,一些年轻干部因一顿饭、一张卡、一次“帮忙”逐渐迷失,最终陷入腐败泥潭,教训深刻。青年正处于成长“拔节期”,更需常怀“慎初慎微”之心:面对工作中的“人情关”,要分清公与私的界限,不搞“特殊照顾”;面对生活中的“诱惑关”,要守住俭与奢的底线,不慕浮华享乐;面对社交中的“圈子关”,要明辨良与莠的区别,远离“围猎”陷阱。正如古人所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毫一厘,民之脂膏”,青年当以“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清醒,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让廉洁成为青春最鲜明的底色。

廉洁的力量,应在担当实践中彰显。廉洁不是“消极避事”,而是“干净干事”的底气;自律不是“自我束缚”,而是“担当作为”的保障。新时代赋予青年新的使命,从乡村振兴的田野到科技创新的前沿,从基层治理的一线到国际竞争的舞台,处处需要青年以廉洁之心行担当之事。在科研岗位上,恪守学术诚信,拒绝“学术不端”,方能攀登科学高峰;在基层岗位上,秉持为民初心,杜绝“微腐败”,方能赢得群众信任;在创业路上,坚守商业道德,不踩“法律红线”,方能行稳致远。青年唯有将廉洁自律与干事创业相结合,以“一心为公”的觉悟、“一尘不染”的作风,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才能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篇章。

青春与廉洁同行,方能行稳致远;青年与清风相伴,方能成就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当以“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自觉,让廉洁成为青春的“护身符”,让自律成为成长的“助推器”,用清正廉洁的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清风活水”。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