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宿松县公安局聚焦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核心要求,创新实施“育、防、管、创”四维工作法,通过筑牢文化根基、织密防控网络、强化教育管理、厚植暖警氛围,成功锻造出具有新精神、新模式、新机制、新形象的“四新”警队,为当地社会治安稳定与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公安动能。
“育”字筑基,丰富八小时外生活。文化育警是提升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关键抓手。宿松县公安局锚定“文化育警、文化励警、文化律警、文化强警”目标,精准发力打造特色文化阵地,让8小时外成为民警辅警能力提升与精神滋养的“第二课堂”。
该局投入10余万元升级改造局警体馆,建成集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等多项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活动中心,满足全警健身需求。在县看守所监区走廊打造党风廉政建设专栏与书香文化长廊,将廉政教育、文化熏陶融入日常;统筹推进基层所队文化建设,重点建成看守所党风廉政文化长廊、拘留所禁毒教育基地、刑侦大队反诈签名墙等一批主题鲜明的警营文化地标。同时,常态化举办“凝聚警心•活力警营”体育比武竞赛,以赛促练激发队伍活力。去年以来,该局在市级公安系统各类比武中,斩获18个集体奖项,其中4个团体荣膺一等奖,47名民警辅警凭借过硬素质获评“优秀个人”,文化育警成效尽显。
“防”字打底,强化队伍风险防控。针对队伍建设潜在风险点,该局以“抓源头、防重点、建制度”为核心,构建起全链条、无死角的风险防控体系,切实守住执法规范与队伍纪律底线。
严格推行“日评议”制度,要求办案民警每日复盘执法流程,及时整改执法瑕疵、纠正作风问题,局领导带队不定期深入基层督导落实,推动执法不规范问题发生率同比下降30%。构建“驻局纪检组 + 督察 + 法制 + 警保 + 政治处 + 信访 + 情指”多部门联动的大监督格局,完善民警外出办案、请销假等12项管理制度,实现队伍管理规范化。对借调人员实行“原单位 + 借调部门”双重管理,对单身、两地分居的民警辅警开展“一对一”跟踪关怀,精准化解管理盲区。建立风险隐患动态排查机制,对涉酒等重点人员实行全量管控,今年以来针对3个违反“六项规定”的单位,派驻专项督查专班开展集中整顿,以严管态势筑牢队伍风险防线。
“管”字当头,筑牢学习教育防线。坚持“学习先行、教育固本”,该局通过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开展精准化培训,持续强化民警辅警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为高效履职提供坚实保障。
将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纳入全警常态化学习清单,依托县局官网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公安风采展示”“队伍教育整顿”等板块,累计发布学习资料300余条;组织开展“学精神、践使命”演讲比赛、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主题活动30余场次,引导全警铸牢忠诚警魂。聚焦实战需求,建立“局长点评案件 + 业务骨干授课 + 实战模拟演练”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定期开展治安管理、刑事侦查等专项培训,今年已组织业务培训15期,培训民警辅警800余人次,全局执法办案质量与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创”字为要,营造团结向上氛围。以“暖警爱警”为切入点,该局创新管理服务模式,通过完善保障机制、搭建成长平台,营造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浓厚警营氛围。
严格落实“每月谈心谈话、每周警示教育”机制,部门负责人每周与民警辅警开展1次廉政谈话,周例会固定将法纪学习作为首项内容,今年累计开展警示教育谈话1200余人次。积极联动工会等部门,建立困难民警辅警帮扶机制,今年以来共慰问救助困难家庭32户,为18名民警辅警子女发放助学金,落实“生日贺卡”“上门送奖”等暖心举措400余人次,切实增强民警辅警的归属感。聚焦专业人才培育,针对性打造执法办案、痕迹检验、视频侦查、教育培训等特色人才梯队,培育的14名民警辅警入选省市公安部门“人才库”,为破解复杂案件、提升治理水平提供人才支撑。(通讯员 孙春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