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抓作风建设 筑牢廉洁防线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陶庆雯   发布时间:2025-09-15 10:54   阅读量: 70    ]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驻县政府办纪检组,立足监督职责,要紧盯县政府外事办公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县商务局、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县企业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这既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更是护航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以“经常”为要、以“严字”打底,方能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常学常悟”强根基,让纪律意识入脑入心。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关键在于把纪律作风教育融入监督单位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各监督单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与外事服务、人社惠民、政务服务、企业帮扶等具体业务相结合,通过专题研讨、廉政课堂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学习教育,避免“学用两张皮”。针对不同单位特点精准施教: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企业服务中心等直接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单位,重点强化“服务作风”教育,树牢“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对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等涉及公共资源、行政服务的单位,聚焦“廉洁用权”教育,防范权力运行中的作风风险。同时,紧盯新入职人员、新提拔干部、关键岗位人员等重点群体,在入职培训、任前谈话、岗位调整等节点,常念“紧箍咒”、常敲“警示钟”,引导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中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常态监督”筑防线,让作风问题无处遁形。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以常态化监督织密“防护网”,紧盯各监督单位作风领域的老问题、新动向。结合单位职能找准监督切入点,如:对县数据资源管理局,重点监督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吃拿卡要”“推诿扯皮”问题;对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聚焦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后勤保障等领域的“隐性浪费”“违规使用”现象;对县政府外事办公室、县企业服务中心,防范对外交往、企业服务中的“人情往来”“利益输送”问题。创新监督方式,强化信息化赋能,依托政务服务平台、社保系统、公务用车管理等数据资源,动态监测业务流程,及时发现异常数据、苗头性问题;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对12345热线、信访举报、网络曝光中涉及作风的问题线索优先办理、快查快办,让“四风”问题在常态化监督下无所遁形,切实维护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

“严字当头”抓震慑,让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新时代作风建设实践证明,“严”是管党治党的关键抓手必须把“严”的要求贯穿监督全过程,以严的标准、措施和氛围,推动各监督单位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露头就打”,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不论金额大小、情节轻重,一律严查严处,尤其是对节假日期间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以及“电子红包”“快递送礼”“不吃公款吃老板”等隐形变异问题,深挖细查、绝不姑息。对典型案例,及时通报曝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警示震慑,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深化风腐同查同治,针对作风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的腐败风险——如县商务局项目审批、县供销联社资产处置、县人社局基金管理等领域,既要查处作风问题,也要深挖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腐败问题,以“查”促“治”、以“治”固“防”,从根源铲除风腐滋生的土壤。同时督促各单位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完善内部管理,堵塞监管漏洞,推动作风建设从“不敢”向“不能”“不想”转变,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