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步履不停察民情 真情沉淀显担当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长铺镇 王军香   发布时间:2025-09-12 08:14   阅读量: 77    ]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年轻干部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句朴素而深刻的话语,勾勒出干部成长的内在逻辑,揭示了担当作为的力量源泉。越是任务艰巨,越需要深入基层的扎实作风;越是形势复杂,越需要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年轻干部当以“脚下沾泥”为荣,以“心中有情”为责,在火热的实践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真正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深耕基层沃土,汲取为民智慧。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年轻干部若只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便难以把握时代的脉搏;若仅坐在办公室构思蓝图,便无法感知民生的温度。《生命线》中的李晓初到村里时,也曾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方案,直到她走进大棚与菜农一起劳作,坐在炕头听村民讲述生活难题,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广大年轻干部应主动走出舒适区,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背街小巷中察实情、听真音,让决策建立在实践沃土之上。

沉淀真挚情怀,滋养担当精神。“泥土”不会自动转化为“真情”,需要经过心灵的浸润与思维的升华。当年轻干部亲眼见到群众的生活困境,亲身体验基层的酸甜苦辣时,自然会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结,这种情感不是短暂的同情,而是持久的责任与使命。《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的科技特派员张磊,之所以能坚持数年如一日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正是因为在与农民共同劳作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情感,将个人价值与群众福祉紧密相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种沉淀下来的真情,是年轻干部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不竭动力。

转化实践成果,彰显作为实效。从“脚下沾泥”到“心中有情”,最终要落实到“担当作为”上。年轻干部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把脚印深深地刻在祖国大地上,把真情实实在在地沉淀在人民群众中,才能在新时代的考场上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年轻干部要将基层获得的真知灼见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将沉淀的真情实感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要学会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交流,用群众接受的方式工作,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要始终发扬钉钉子精神,对认定的事情一抓到底,对承诺的事项坚决兑现,在破解发展难题、增进民生福祉中展现新时代年轻干部的担当与作为。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