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习惯的力量》中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了讲新话、写短文,看到了老生常谈的空洞文章就会不适应;习惯了工作餐、自助餐,摆上了高档菜肴也会没胃口;习惯了轻车简从、低调做事,自然对热闹喧嚣的场面觉得别扭。为此,就要从当下做起,把好作风变成一种习惯,使好作风习以为常。
让好作风成为习惯,要以制度为基础。推进制度建设,扎紧制约监督权力运行的“笼子”。制度管根本、管长远。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为制度,从体制机制上堵住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让干部时刻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脑中有盏“红绿灯”,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制度一旦明确,就必须执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力,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让好作风成为习惯,要以坚持为日常。“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让好作风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就必须坚持经常、不间断地潜移默化,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作风,“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严起,把好作风体现到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中,落实到细微的环节上。
让好作风成为习惯,要以氛围为必然。“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风行草偃,从化无违”。什么东西一旦形成风气,便“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好的风气,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良好的风尚。即使道德水准不高的人,也能在清风正气的影响下见贤思齐,“勉慕于仁义”。而一旦风气败坏,则是非颠倒,荣辱错位,原本品质好的人也可能变得随波逐流。依靠环境的作用,可以加快改掉旧习惯,建立新习惯;克服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好作风一旦养成习惯,便如春风化雨,成就作为;反之,好作风一旦浮于表面,便如那缥缈的炊烟,随风而散。因此,无论是在啃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还是跨越高质量发展必经的“娄山关”,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积极奋进、主动作为,自觉注重把好作风养成习惯,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带政风,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