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以“全周期管理”思维筑牢廉洁防线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高岭乡 王超越   发布时间:2025-08-27 14:52   阅读量: 85    ]

腐败治理如同织密一张防护网,既需精准打击已发现的“病灶”,更要着眼于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整改的全链条闭环。将“全周期管理”思维融入反腐败工作各环节,正是新时代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举措,为一体推进“三不腐”提供了科学路径。

事前预防当“防患于未然”,筑牢思想与制度的“双防线”。思想的“开关”松一寸,行动就可能偏一尺。要把廉政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廉政党课宣讲等方式,让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明底线、知敬畏,避免“看客”心态,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同时,制度的笼子必须扎紧扎密,针对权力运行中的廉政风险点,提前梳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比如在行政审批、资金拨付等关键领域,通过“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等机制,从源头上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让“不能腐”的约束前置。

事中监管需“抓早抓小”,用好监督的“放大镜”与“听诊器”。腐败的滋生往往有迹可循,若能在苗头阶段及时介入,就能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隐患。这就需要把监督嵌入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既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责监督“探头”作用,通过日常谈心谈话、专项督查等方式动态掌握干部状态;也畅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渠道,让“微腐败”“隐性腐败”在阳光下无所遁形。比如针对基层惠民资金发放,通过“线上+线下”双核查,既比对系统数据是否合规,又实地走访群众核实到账情况,让监督既有力度也有温度,确保权力在规范轨道上运行。

事后整改要“以案促治”,做好“后半篇文章”。查处案件不是终点,更要从中汲取教训、完善治理。对查处的典型案件,不能简单“一查了之”,而要深入剖析案发根源——是制度存在漏洞,还是监管存在盲区?是教育引导不足,还是执行环节走样?针对这些问题,要推动相关单位开展“靶向整改”,比如某领域因流程不透明引发腐败,就推动该领域优化流程、公开事项;某单位因内部管理松散导致违纪,就督促其完善考勤、考核等制度。同时,通过“以案释纪”“以案明规”,让更多党员干部从案件中受到警醒,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

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全周期管理”思维的核心,正在于将“惩、治、防”三者有机统一,既雷霆手段“惩”,也系统施治“治”,更常态长效“防”。唯有环环相扣、层层发力,才能不断压缩腐败生存空间,让廉洁之风遍吹各行各业,为发展筑牢坚实的纪律保障。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