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悟践修”让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千岭乡 赵政   发布时间:2025-07-15 09:40   阅读量: 254    ]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一重要举措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清泉荡涤积弊,似劲风扫除尘埃,为新时代党风政风注入了源头活水。基层党员干部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作为锤炼党性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悟”字当头,“践”字锻身,“修”字打底三步走,让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稳”“走深”“走实”,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学深悟透,在思想淬炼中筑牢“压舱石”。理论学习如灯塔般引航,是破除思想迷雾、校准行动坐标的首要前提。基层是感知政策温度的“神经末梢”,党员干部若理论武装浅尝辄止,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极易在复杂局面中迷失方向。理论学习绝非“一阵风”式的走过场,必须拿出“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执着与静气,沉心静气地钻研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精髓要义。要原原本本读原文,逐条逐句悟原理,深究其蕴含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与哲学方法,须警惕“学用脱节”的陷阱,不能满足于“听过了”“学过了”,而需结合岗位职责、工作实践,让铁规禁令从纸面条文内化为心中的“戒尺”与“明灯”。唯有如此深学细悟,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干扰面前,锻造出明辨是非的“政治慧眼”与抵御侵蚀的“钢筋铁骨”,真正补足精神之钙,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使遵规守纪成为基层党员干部无需提醒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坐标。

躬身践行,在作风锤炼中磨砺“铁肩膀”。规定并非纸上空谈,其生命力在于融入日常、化为准则。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其一言一行皆是党的形象在群众心中的直接投影。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磅礴伟力,终究要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火热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烫手山芋”和久拖不决的“顽瘴痼疾”,绝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更不能绕着矛盾走、当“太平官”,而需以“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将学习所获精准转化为破难题、纾民困、促发展的具体行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唯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向积习亮剑、向痼疾开刀,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虚浮花架子,把“实”字贯穿工作始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与“燕子垒窝”的恒心,才能在躬身实践中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群众愁盼,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恒常修炼,在制度锻炼中打造“金刚身”。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基层党员干部要主动将规定要求融入组织生活、民主评议、述职述廉等常态机制,时刻以党章党规党纪为镜,勤掸“思想尘”、常思“贪欲害”、勇破“心中贼”,让红脸出汗成为组织熔炉的日常温度。作风堤坝的巩固,绝非一日之功,亦不可能一劳永逸。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的警世之训,以“堤溃蚁穴”的高度警觉防微杜渐,让纪律规矩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准绳。要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常用常新,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习惯在“探照灯”下工作和生活。唯有常怀敬畏之心、常存戒惧之念,在“长”“常”二字上下足“绣花”功夫,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方能在岁月的淘洗与复杂环境的考验中,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