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当前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学习教育期间,河南省信阳市、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仍有党员干部违规吃喝。从这些案例看,违规吃喝绝非“小事一桩”,而是可能成为腐败滋生的“突破口”。对此,需坚持“由风查腐、由腐纠风”双向联动,通过深挖吃喝表象背后的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实质问题,同步倒查制度执行漏洞与监管责任缺位,构建风腐同查、同治的全周期治理机制,推动从个案纠治向系统施治转变,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监督需打破壁垒以构建协同联动机制,这是风腐同治的重要一环。违规吃喝背后常暗藏“围猎”风险,不法分子借“家常饭局”等日常场景,向党员干部输送利益、拉拢腐蚀。若对这类隐秘“小圈子”缺乏深入排查,易滋生系统性腐败。破题需强化联动监督:横向层面,需打破部门壁垒,凝聚监督合力。纪委监委可联合审计、财政等部门组建风腐同治专班,对违规吃喝问题开展全面排查。通过信息互通、线索移交,从餐费票据、接待记录等细节入手,深挖背后的工程围标、土地审批等利益输送链条,实现风腐问题同步治理。纵向层面,需贯通监督链条,压实责任链条。借鉴“室组地”联动机制,既查违规吃喝直接责任人,也倒查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监督中发现的失职失责问题,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特别是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党委,坚决予以问责,确保“两责合力”(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监督无盲区、责任不落空。此外,需善用技术赋能监督。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异常餐费、超标接待等行为进行智能筛查,精准识别隐形变异问题,提升监督效率。通过智慧监督手段,让违规吃喝行为无处藏身,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
制度需强化执行以筑牢风险防范屏障,这是风腐同治的关键所在。违规吃喝屡禁不止,根子在于制度执行“打折扣”,必须扎紧“制度笼子”。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制度执行上存在漏洞和短板,导致制度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应有的约束作用。要增强制度刚性,可以从强化审批管控、深化监督穿透、严肃责任追究三方面构建治理闭环:完善公务接待全流程监管机制,例如要求接待对象扫码登记并系统比对关联企业信息,同步建立费用动态审核机制,确保支出合规;构建村级接待数字化监管体系,推行非现金结算、菜单留痕、影像存档等措施,要求实时上传凭证并由乡镇纪委平台比对分析,及时阻断“转嫁餐费”等违规操作;建立风腐问题“一案双查”机制,既追究直接责任又倒查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对监督中发现的制度执行不力问题综合运用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方式追责,尤其对失职渎职领导干部从严处理,推动制度执行落地见效。
治理需标本兼治以打好系统施策“组合拳”,这是风腐同治的最终目标。风腐同治不能止于“抓现行”,更要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要从思想、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入手,打好标本兼治的“组合拳”。具体而言,需推动开展“三查三改”专项行动,既深挖案件暴露的思想滑坡根源、制度执行漏洞、监管责任缺位等问题,又通过动态修订公务接待规范、政商交往负面清单等制度机制,实现“当下改”与“长久立”衔接;同步深化家风助廉工程,将警示教育嵌入干部家属开放日、廉政家访等场景,以“家庭共学”强化“八小时以外”监督,通过编印违纪违法案例家书、拍摄家属劝廉微视频等创新形式,推动廉洁文化从“文件”走向“心田”,最终形成“以案促改查风险、数字赋能强约束、家风浸润筑防线、文化滋养固根基”的闭环治理格局,实现从个案查处到系统治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效能跃升。
风腐同治如同治水——既要“堵”住违规吃喝的“暗流”,更需“疏”通制度建设的“明渠”。当监督的“探照灯”照亮每个角落,制度的“防火墙”筑牢每道防线,文化的“清流”涤荡每颗初心时,政治生态的清风正气必将持续涵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