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破“网瘾”迷障 筑实干根基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程岭乡 高雅   发布时间:2025-06-16 09:17   阅读量: 436    ]

网络空间已成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新战场,然而,部分年轻干部却沉迷于虚拟世界的“指尖狂欢”,在短视频的算法推送中消磨意志,在社交媒体的“点赞游戏”里迷失方向,在娱乐八卦的“信息茧房”中虚度光阴。这种“网瘾”式行为,不仅侵蚀着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折射出作风建设的深层危机。年轻干部当以“清朗网络空间”行动为契机,自觉戒除“网瘾”,保持“赶考”清醒,在实干担当中夯实基层根基。

破除“虚”与“实”的迷障,莫让“指尖”替代“脚尖”。 曾有“干部网络行为”专项调研时发现,个别年轻干部日均刷短视频超4小时,办公电脑沦为“追剧神器”,工作群变成“表情包斗图场”。这种“数字麻醉”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变种,用“线上留痕”代替“线下落实”,以“朋友圈点赞”伪装“群众口碑”,靠“复制粘贴”拼凑“调研报告”。年轻干部当牢记“键盘代替不了脚板,屏幕替代不了脸庞”,主动走出“信息茧房”,深入田间地头问计于民,扎根项目现场破解难题。在乡村振兴一线,多看看老乡的粮仓满不满;在基层治理末梢,多听听群众的心声急不急,让“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调研成果替代“悬浮式”“观光式”“盆景式”的虚假政绩。

警惕“快”与“慢”的陷阱,莫让“流量”绑架“质量”。 在“15秒爆款”“热搜榜单”的裹挟下,部分年轻干部患上“数字焦虑症”,撰写材料追求“金句速成”,推进工作迷信“热点炒作”,汇报成果依赖“数据美化”。年轻干部为打造“网红乡镇”,将产业扶贫资金用于拍摄“炫富视频”,结果导致农产品滞销、群众增收无望。这警示我们,政绩工程经不起流量冲刷,形象包装换不来群众口碑。年轻干部当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涵养“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深耕细作,在基层治理最前沿久久为功。多把功夫下在夯实产业基础上,少在“网红打卡点”上做表面文章;多把精力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少在“热搜排行榜”上追名逐利。

校准“始”与“终”的坐标,莫让“浮躁”吞噬“初心”。 从沉迷网络游戏到深陷直播打赏,从热衷网络交友到追逐虚拟身份,个别年轻干部在“数字狂欢”中逐渐异化为“两栖干部”:人在线下,魂在线上。90后女干部因沉迷网络赌博,挪用扶贫资金百万余元,最终锒铛入狱。这记警钟提醒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虚拟空间同样需要遵守道德准绳和纪律红线。年轻干部当常怀“堤溃蚁孔”的警醒,保持“心有所畏”的自觉,定期开展“数字断舍离”,主动净化“社交朋友圈”。在“八小时内外”都守得住底线、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方位,年轻干部当以“数字归零”的勇气戒除“网瘾”,以“空杯心态”重拾初心,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在改革攻坚的浪涛中搏击风浪,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砥砺品格。唯有如此,方能让实干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用扎实成效赢得群众真心点赞。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