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以中央八项规定为纲 筑牢新时代廉洁防线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汇口镇 吴先锋   发布时间:2025-04-28 10:15   阅读量: 71    ]

中央八项规定自实施以来,始终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定盘星”和“高压线”,其精神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成为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的刚性准则。然而,近期通报的典型案例显示,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公车私用等“四风”问题仍屡见不鲜,甚至披上“隐形衣”“新马甲”,这凸显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面对新形势,必须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坚持抓早抓小、标本兼治,筑牢廉洁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以案为鉴,警惕“四风”新变种。从各地通报的案例来看,“四风”违规行为正以更为隐蔽的方式滋生蔓延。有的将私人会所伪装成“工作室”进行宴请,有的借“家庭聚会”“考察培训”之名行奢靡享乐之实,还有的通过快递、电子红包等方式“隔空送礼”,以规避监督。这些现象充分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一旦放松警惕,极易死灰复燃。因此,党员干部需以通报案例为镜鉴,深刻认识到“一顿饭”“一杯酒”背后可能潜藏的权钱交易风险,警惕“人情往来”沦为“围猎陷阱”。

抓早抓小,筑牢思想防线。思想防线的松动往往始于对小节的失守。一些干部认为“吃顿饭是小事”“收点礼是人情”,却忽视了“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古训,最终滑向腐败的深渊。对此,我们必须坚持“治未病”的原则,要强化纪律教育,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行为边界,将“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收的礼不收”内化为行动自觉。要深化日常监督,通过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手段,紧盯节假日、婚丧喜庆等关键节点,对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要弘扬清廉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崇德尚廉的养分,倡导“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的朴素价值观,让清廉成为节日的底色。

标本兼治,构建长效机制。作风建设需从“治标”迈向“治本”,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要制度固本,完善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制度,堵塞“吃空函”“吃老板”等漏洞,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要监督提效,纪检监察机关需创新监督方式,对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露头就打,强化典型案例通报的震慑作用;要激励担当,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干部考核挂钩,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避免“躺平式干部”滋生形式主义。

凝聚合力,共筑社会清风。作风建设非一人一域之事,需全社会协同发力。强化群众监督,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积极曝光违规行为,让“四风”问题无处遁形;加强舆论引导,媒体需强化正反典型的宣传报道,既曝光“顶风违纪”的案例,又弘扬“清廉楷模”的事迹,营造崇廉尚俭的社会氛围。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鲜明标识。面对“四风”的新动向,我们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贯穿始终,筑牢纪律的堤坝,让清正廉洁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底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作风保障。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