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乡镇纪检干部,我们身处基层治理的最前沿,既是党纪法规的“守护者”,更是群众利益的“代言人”。唯有将作风转变贯穿于群众工作全过程,才能让监督执纪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持续擦亮基层政治生态的“清廉底色”。
以“铁纪”护航民心,在精准监督中架起党群“连心桥”。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乡镇纪检干部应紧盯惠民政策落实、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等关键领域,开展“嵌入式”监督。聚焦乡村振兴资金使用、低保评定、危房改造等群众关切事项,建立“清单式监督+下沉式走访”机制,通过走村入户、查阅台账、比对数据,严查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同时,畅通“信、访、网、电”监督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接诉即办、限时反馈”,以铁的纪律为群众利益保驾护航,让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
以“脚步”丈量民情,在躬身服务中筑牢干群“鱼水情”。转变作风不是口号,而是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中。乡镇纪检干部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群众家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既当监督员又当服务员,深入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将监督工作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从群众“最怨、最烦、最盼”的事情抓起,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
以“清风”浸润民心,在文化滋养中凝聚基层“正能量”。良好的作风离不开廉洁文化的滋养。乡镇纪检干部注重发挥廉洁文化的引领作用,将作风建设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有机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文化广场等阵地,打造“清廉文化长廊”“家风家训墙”,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廉洁文化。组织开展“清廉故事宣讲会”“家风家训分享会”等活动,邀请老党员、乡贤讲述身边的廉洁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将作风建设纳入村规民约,开展“清廉家庭”“文明村民”评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崇廉尚洁的价值观念,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纪检干部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更加严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作风转变与基层群众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