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塌:清淤修路解民忧 小微权力护航乡村振兴

[ 来源:宿松县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5-04-22 16:59   阅读量: 106    ]

走进安庆市宿松县河塌乡黄坂村黄东组,只见新修整的次塘水面波光粼粼,一条笔直的机耕路贯通南北,田间地头机械轰鸣,村民正忙着春耕春种。“过去这塘淤得厉害,浇地都成问题,现在水通了、路宽了,种粮更有底气了!”村民黄大伯指着自家绿油油的油菜田感慨道。这番变化,正是河塌乡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依托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的生动实践。

聚焦急难愁盼 小微平台架起“连心桥”

黄东组次塘是河塌乡黄坂村黄东组周边40余亩农田的重要灌溉水源,但因多年未清淤,蓄水能力严重下降,每逢旱季,周边十余户村民常因抢水灌溉引发纠纷。2024年底,村民通过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反映了这一问题。乡纪委立即行动,联合乡水利办、黄坂村“两委”成立专项小组实地勘察,并将次塘清淤纳入“为民办实事”清单,依托小微权力平台全程公示进展,接受群众监督。“从问题上报到项目立项,每一步都能在手机上查到,心里踏实多了。”对平台的透明高效,村民王大姐连连点赞。

监督嵌入全程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为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河塌乡纪委充分发挥监督“前哨”作用,创新构建“三链闭环”监督体系。在黄东组次塘整治项目中,这一监督体系展现出了强大的威力。监督链条首先延伸至设计环节,乡纪委通过与乡水利办紧密合作,将次塘整治与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资金整合作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党员群众代表监督岗,让群众成为项目监督的“眼睛”和“耳朵”。无论是施工质量的把控,还是工程进度的跟踪,都要过“群众监理”的眼。这种让群众直接参与监督的方式,不仅增强了项目的透明度,也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同时,邀请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测,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种“技术监管+群众参与”的模式,不仅提升了项目的建设效率,更保证了项目的质量,让黄东组次塘整治项目跑出了“加速度”。

实事办到心坎 乡村振兴绘就“新图景”

如今的黄东组,已经焕然一新。清淤扩容后的次塘蓄水量增加了60%,彻底告别了“望天收”的困境。新修的机耕路不仅让农机能够直达田头,还串联起了周边200余亩耕地,带动了土地流转率的提升,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耕作和出行。“以前人工插秧一天累弯腰,现在机器半小时搞定!”种粮大户李大哥算起增收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机械化耕作使得亩均成本降低了120元,预计年增收将超过5万元。这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民生账、幸福账。

随着“线上+线下”监督网络的不断完善,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持续高涨。河塌乡纪委书记梅明介绍,通过小微权力平台“群众点题、纪委督题、支部解题”的闭环机制,已办结道路硬化、沟渠修缮等民生实事121件,群众满意度达100%。他们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乡村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下一步,河塌乡将继续依托小微权力监督平台,推动“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通讯员 杨腊梅)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