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小吴,收拾一下行李,明天和专案组同事一起去案点办理留置案。”作为一名刚刚加入纪检监察队伍的“新兵”,一参加工作就有幸参与留置案件的办理,我的内心充满着激动与忐忑。激动的是,留置案件办理,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领域;忐忑的是,我将作为审查调查人员与留置对象进行交锋。时间一晃三个月过去了,通过实践锻炼,我深刻体会到了案件办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对纪检监察工作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刚柔并济,力度与温度相交织。一个案件最初的线索可能源于一封举报信或几页手书材料,需要展开调查逐步揭示问题的真相,从而一步步取得进展。被留置对象,有的配合调查,态度较好,及时交代问题,办理这样的案件相对容易取得进展;更有的极力伪装,隐瞒真相,说辞前后矛盾,甚至挑衅谈话人员。针对不同的留置对象,我们坚持因类制宜、因人制宜,做到“刚柔并济”,既彰显“刚性”的力度,亮明突破案件的信心和决心,让留置对象打消对抗心理,又体现“柔性”的温度,通过讲政策、举案例、注意饮食禁忌等细节上关注留置对象身体状况,让留置对象在事实面前低头,主动交代问题。
沉机观变,敏锐洞察力以破局。只要有过违纪违法行为,必定会留下蛛丝马迹。办案过程中总会遇到瓶颈期,这个时候更需要抓住细微之处突破。有时候,留置对象不经意的话语中,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线索秘密”,往往就是案件“切入口”“突破点”,这个时候最考验办案人的“慧眼”“灵耳”。初涉办案,我都是坐旁边认真倾听,学习怎么说、如何问,学习如何围绕问题展开,如何层层递进,从一开始的毫无头绪到独自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留置对象进行条理清晰的谈话。此外,我抓住每天的晨会总结前一天的收获,反馈新出现的问题、会商当天的工作安排,深刻体悟如何办案、办高质量案件。
慎始敬终,鼓足干劲最后冲刺。一页页的笔录,一桩桩需要核实的材料……在案件的外调与内审工作结束后,案件便进入了攻坚期,往往也是最忙的时候。组长为此说过,这个时候距离“目标”更近了,更是马虎不得。对照要求,我将前期的笔录、留置对象的交代材料、忏悔书等分门别类“再过筛子”,回望案件办理的点点滴滴。夜深人静,会商室的灯光依旧亮着,窗外的城市灯火辉煌,马路上零星有车辆通过,我站在路灯下,看向漫无边际的夜空,有繁星在闪烁。我在感到欣慰的同时,对第二天充满着期待,明天又将是崭新的一天。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正风肃纪反腐,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入践行“身入”“心入”办案实践,不断淬炼正风肃纪反腐的信念、能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