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如果把干部队伍比作一件笔挺的制服,纪律规矩就是第一颗“风纪扣”,这颗扣子系得是否严实,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决定事业成败。新时代新征程上,唯有系好纪律规矩这颗“风纪扣”,才能使党员干部永葆政治本色。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筑牢思想防线。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想信念的动摇往往始于纪律防线的松懈。一些党员干部在诱惑面前败下阵来,根子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出现了偏差,有的将“人情往来”视为小节,把“灵活变通”当作智慧,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动摇了纪与法的底线。筑牢思想根基需常抓不懈。要深化党章党规教育,推动纪律教育从“文件学”向“实践悟”转变,把党章党规作为案头卷、枕边书;用好红色教育基地“活教材”,让焦裕禄的藤椅、孔繁森的日记成为看得见的纪律标尺;要创新警示教育形式,通过情景模拟、互动研讨等方式,让纪律规矩从“纸面规定”转化为“内心敬畏”,让“莫伸手”的警钟长鸣耳畔。
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钻劲扎紧制度篱笆。制度是纪律建设的根本保障。当前,面对“围猎”手段隐形变异、腐败形势迭代升级的新挑战,必须与时俱进、事无巨细地织密制度笼子。从“八小时内外”的行为边界到“亲清政商”的关系尺度,从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到个人有关事项申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清晰明确的制度规范。完善制度体系要注重系统思维。既要构建“正面清单”明确可为之事,也要建立“负面清单”划定禁为红线;既要强化对权力集中领域的流程管控,也要细化对基层“微权力”的监督细则。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推动纪律规定具体化、程序化,建立可操作、可追溯、可问责的落实机制,让制度从“墙上”走到“地上”,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强化监督执纪。监督是纪律建设的核心抓手。没有监督的纪律如同无刃之剑,难以形成震慑。必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网络,既盯住“关键少数”,也管好“绝大多数”;既抓牢“重要节点”,也抓实日常经常;既强化组织监督,也发动群众监督。提升监督效能需精准施策。要用好政治巡察、专项督查等手段,聚焦政策落实的“中梗阻”、群众关切的“微腐败”,以“小切口”推动“大整治”。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对踩红线行为坚决亮剑问责。要推动监督关口前移,通过廉政谈话、风险排查等方式,把严管厚爱体现在日常、落实到具体,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履职、在约束中作为。
系好干部“风纪扣”,本质上是塑造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涵养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锤炼克己奉公的修为境界。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以纪律为镜正衣冠、以规矩为尺量言行,必将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这样的队伍,必定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以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