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以及“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彻底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愈发凸显,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形式主义犹如横亘在党和人民之间的“绊脚石”,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的“拦路虎”。它不仅割裂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构筑起一道道阻隔党群干群鱼水深情的“离心墙”,更是加重基层负担的“罪魁祸首”。因此,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已然成为一项必须全力以赴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肩负着重大政治责任。必须明确基层减负的纪律红线,以“零容忍”的态度,严禁任何形式的变相增加基层负担的行为。要走出机关、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真正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杜绝一切糊弄中央、应付基层的现象。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基层减负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从当前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形式主义顽疾仍未根除。文件层层转发、会议层层传达,“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现象依旧存在。在数字化办公的浪潮下,又衍生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各类繁琐的工作群、打卡程序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此外,“过度留痕”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以痕迹管理代替实际工作成效评估,使得基层干部陷入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泥沼之中。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干部作风不实、责任意识缺失以及监督体系存在漏洞等突出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聚焦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泛滥、过度留痕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精准打击形式主义的顽瘴痼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监督执纪必须靶向明确、精准有力。一方面,要建立全面、动态的基层负担监测机制,及时准确掌握基层负担的真实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另一方面,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让形式主义无所遁形。同时,加大明察暗访的力度和频次,扩大监督覆盖范围,对顶风违纪、搞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的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需要强调的是,在严肃监督执纪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对于那些出于公心、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但由于客观原因出现失误的干部,要给予理解和支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通过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效激励广大基层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基层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场硬仗,更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持久战。纪检监察机关要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一以贯之地精准发力、持续推进。以优良的作风为保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坚实根基,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加宽松、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推动各项事业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前行,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迈进。
分享